刑法志
拼音xíng fǎ zhì
注音ㄒㄧㄥˊ ㄈㄚˇ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旧时纪传体断代史中以综述刑法为内容的篇目。 汉代 班固 的《汉书》首创这种体制,后来各代史书多数沿用。或称《刑罚志》、《刑志》。《汉书·叙传下》:“威实辅德,刑亦助教,季世不详,背本争末, 吴 孙 狙诈, 申 商 酷烈, 汉 章九法, 太宗 改作,轻重之差,世有定籍,述《刑法志》第三。”《隋书·经籍志二》:“后 周太祖 又命 苏绰 撰《大统式》。 隋 则律令格式并行。自律已下,世有改作,事在《刑法志》。”《清史稿·刑法志二》:“《辽史·刑法志》始列入正刑之内。”
基本含义
- 指法律法规的记录和研究,也泛指对法律法规的研究工作。
详细解释
- 刑法志是由“刑法”和“志”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刑法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规定和处理的法律,而“志”则表示记录或研究的意思。刑法志指的是对刑法进行记录和研究的工作。它包括了对刑法的制定、修改和实施情况的研究,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分析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刑法志是法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场景
- 刑法志常常用于法律教育、法律研究和法律实践等领域。它可以用于描述对刑法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也可以用于指代对刑法的记录和整理工作。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学生正在研究刑法志,表示他正在进行对刑法的研究工作;也可以说一个律师正在整理刑法志,表示他正在对刑法进行记录和整理工作。
故事起源
- 刑法志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刑法是由君主制定和实施的,而刑法的记录和研究工作则由专门的官员负责。这些官员将各种刑法规定和案例进行整理和研究,形成了刑法志。这些刑法志不仅是对刑法的记录,也是对刑法的研究和评估,为当时的法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成语结构
- 刑法志由两个词组成,其中“刑法”是名词,表示对犯罪行为的规定和处理的法律;“志”是动词,表示记录或研究的意思。整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他在大学里学习刑法志,准备成为一名律师。2. 这本书是对刑法志的研究和总结,对法学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3. 李教授是一位刑法志的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刑法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学生正在研究刑法,他在一本厚厚的书上做着记录,表示他正在进行对刑法的研究和记录工作。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刑法志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刑法志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法学相关的知识,了解更多关于刑法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可以阅读相关的法学书籍和期刊,参加法学研讨会和讲座,与法学专家和从业者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对刑法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妈妈是一名法官,她每天都在读刑法志。初中生:我对刑法很感兴趣,想报名参加刑法志研究班。高中生:我准备报考法学专业,将来要研究刑法志。大学生:我选修了一门刑法志的课程,对法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