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通昽在词典中的解释
tōnglóng

通昽

拼音tōng lóng

注音ㄊㄨㄙ ㄌㄨㄙ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通朧 ”。亦作“ 通笼 ”。犹曈昽。光线微弱貌。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曨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霞晃朗而下飞,日通笼而上度。”一本作“ 通曨 ”。《周书·刘璠传》:“晓分光而映浄,夜合影而通朧。” 明 许三阶 《节侠记·追获》:“通朧夜影悬,跋涉程途。”

基本含义

  • 指通达明亮,形容眼光敏锐,见识广博。

详细解释

  • 通昽源于《庄子·逍遥游》:“昽者,明也。”通昽形容人的眼光敏锐,见识广博,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使用场景

  • 通昽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眼光敏锐,见识广博,可以用来称赞某个人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见解。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提到了“昽者,明也”。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通达明亮的意思,后来演变成成语“通昽”。

成语结构

  • 通昽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于历史的研究非常通昽,对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都有深入的理解。2. 这位老师的眼光非常通昽,总能看到学生们的潜力和优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通昽”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明亮的灯笼在黑暗中发出明亮的光芒,表示眼光敏锐,见识广博。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要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查阅成语词典或者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了解更多的成语用法和故事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眼光真通昽,总能找到我们作业上的错误。2. 初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非常通昽,对整个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3. 高中生: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非常通昽,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4. 大学生:这位教授的学识非常通昽,他的讲座总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

拆字解意

通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