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风
拼音cú fēng
注音ㄘㄨˊ ㄈㄥ
繁体
基本解释
谓疾风。《晋书·沉充传》:“徂风飇起盖山陵,氛雾蔽日玉石焚。往事既去可长叹,念别惆悵復会难。”
基本含义
- 徂风意为追随风向,在行动上紧随潮流,没有自己的主见。
详细解释
- 徂风源自《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和谋士,他提出了“纵横家”的外交政策。苏秦的一个学生向他请教如何在政治上取得成功,苏秦回答说:“徂风而行,追随风向,不论风的方向如何变化,都能随之而动。”意思是在政治上要灵活变通,不固守一成不变的原则,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使用场景
- 徂风一词多用于贬义,形容那些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会盲目追随他人的人。可以用于批评那些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
故事起源
- 徂风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由苏秦的教诲而来。
成语结构
- 徂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徂”是动词,意为追随;“风”是名词,意为风。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意义比较贬义的成语。
例句
- 1. 他一直徂风,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2. 这些人都是徂风者,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风相关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一个人站在风中,随着风的方向而移动,没有自己的主见。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和纵横家的知识,了解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些同学总是徂风,只会模仿别人的作业。2. 初中生:我不喜欢跟那些徂风的同学在一起,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徂风。4.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徂风。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一味地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