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束
拼音shēn shù
注音ㄕㄣ ㄕ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约束。《诗·卫风·有孤》“之子无带” 汉 郑玄 笺:“带所以申束衣。”《三国志·魏志·董昭传》:“ 奉 少党援,将独委质。镇东、 费亭 之事,皆 奉 所定。又闻书命申束,足以见信。”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拘束、不敢直言直谏。
详细解释
- 申束是由“申”和“束”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申指申明、申诉,束指束缚、拘束。申束形容人在言辞上拘束自己,不敢直言直谏,常常因为顾虑到权威或者地位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使用场景
- 申束常用于形容对权威或者地位有所顾虑而不敢直言的人。可以用来描述在职场中对上级不敢直接提出建议或批评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家庭中不敢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人。
故事起源
- 申束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论语》中的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在一次会议上,听到孔子对另一个学生的批评,觉得孔子的批评不公,于是他决定向孔子申诉。但是子贡一直犹豫不决,不敢直接向孔子申诉,最终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从此以后,人们用“申束”来形容不敢直言直谏的行为。
成语结构
- 申束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总是申束,不敢对上司提出建议。2. 她申束得过分,不敢对家人表达自己的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申束”与“拘束自己的言辞”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被绳子束缚住,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言辞、表达相关的成语,如“直言敢谏”、“言简意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敢申束地告诉老师我忘记了带作业。2. 初中生:同学们都申束地不敢向班主任提出对体育课时间的建议。3. 高中生:学生会代表申束地向校长反映了学生们对校园环境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