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梯
拼音mí hóu tī
注音ㄇㄧˊ ㄏㄡˊ ㄊㄧ
繁体
基本解释
小而长之梯。以人如猕猴攀援而上,故称。《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石韜 ﹞因宿於佛精舍。 宣 使 杨柸 、 牟皮 、 牟成 、 赵生 等缘獼猴梯而入,杀 韜 ,置其刀箭而去。”《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梯小而长,人如獼猴攀援而上,故曰獼猴梯。”
基本含义
- 比喻方法不正当、不切实际,容易失败或危险。
详细解释
- 猕猴梯是由“猕猴”和“梯子”组成的成语。猕猴是一种灵活、机敏的猴子,而梯子则是一种用于攀登或爬升的工具。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不切实际或危险的方法,就像猕猴试图使用梯子攀爬一样容易失败。
使用场景
- 猕猴梯通常用于形容某种方法或做法不切实际、冒险或存在风险的情况。例如,在商业领域,如果一个企业采取了不切实际或冒险的经营策略,可以说他们正在使用猕猴梯。
故事起源
- 猕猴梯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猴子捞月》。故事中,一只猴子看见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它想要捞起月亮,但是无论它怎么努力,月亮始终无法触及。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像猴子试图捞起月亮一样。
成语结构
- 猕猴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的计划太像猕猴梯了,根本行不通。2. 不要冒险使用猕猴梯的方法,应该选择更稳妥的方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猕猴在梯子上攀爬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猴子试图使用梯子攀爬,但最终失败了,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猴子相关的成语,如“猴子捞月”、“猴子掰玉米”等,来拓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学习方法就像是猕猴梯,永远也学不好。2. 初中生:不要用猕猴梯的方式对待考试,应该踏实备考。3. 高中生:这个计划太像猕猴梯了,不切实际,我们应该找到更可行的方法。4. 大学生及以上:在创业中,我们要避免使用猕猴梯的方法,而应该选择更稳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