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姓
拼音mì xì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niè xìng
简介
乜(niè)姓是一个中文姓氏,乜姓的起源有三个起源:一说是乜姓来自春秋时期的封地,以封地为姓氏;一说是乜姓来自回族的汉化改姓;一说是乜姓来自藏族的汉化改姓;一说是乜姓来自蒙古族的汉化改姓。乜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三百三十八位。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有卫国大夫食采于乜城,其后代便以其封地为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出自回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山左诗集》中记载:“番姓,望出晋昌、赵郡。”明朝时期蒙古族瓦刺部首领叫作也先,他于明正统十五年时率军攻打明朝,失败后与朱明王朝和好,他的后人有的进入中原,定居于山东境内。明朝时期时有人曾把“也先”误写作“乜先”,也先的子孙与汉人融合后,便改姓为乜氏,故在古籍《山左诗集》中载:“山东之乜,系也先后所在。”是说山东的乜姓,源于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的后代。原来,也先在明朝时候攻打中原,后来又因明朝强大而和好相处。也先的族人,有些迁居山东,逐渐地,他们与汉族通婚融合,改姓为乜。也先,古时也译成额森,明代正统四年时,他继承父亲成为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他兼并了蒙古各部,并又东西出击,兼并或控制其他游牧部落。正统十四年与明朝的战争中,他曾俘获明英宗。此后与明朝达成和议,送还英宗皇帝。也先俘获英宗皇帝的事,历史上称“土木之变”,那是因宦官王振挟持英宗出兵,领兵无方,在土木堡那地方兵败,王振被杀,英宗被俘。故乜姓的始祖为也先。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记载: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第三个渊源:源于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出自藏族。据史料记载,乜氏为古代秦、陇,即西北少数民族姓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山左诗集》中记载:“番姓,望出晋昌、赵郡。。。。。山东之乜,系也先后所改。”乜氏为“番姓”,即少数民族之藏族姓氏,其发源地是晋昌、赵郡,也就是中国山西石泉、甘肃等西北地区。青海省贵德县的乜氏族人是世居者,因该地区在秦、汉时期为先零羌活动地区,即藏族的原始族源地。1962年,贵德县河东朱辑五在所编著的《贵德县简志》中说,“乜纳寺主持和遗老乜生华说,尹等初到斯地识有一人,本羌族,西羌无弋爰剑之苗裔到贵德最早。那时此地被水淹没,一片汪洋,人不能住,乜纳族便住东山麦浪相卡。不知经多少年所,水渐下去,变为桑田,半数迁到化隆县属秋杂族,半数人移到贵德。元、明两朝期间未筑城时,住在隍庙街,训导衙门地,到明洪武三年(一说是明洪武七年),因筑城,一半人移到城外东北效乜纳村,一半人移到城西效拉萨村。青海省贵德县的乜氏族人是世居者,因该地区在秦、汉时期为先零羌活动地区,即藏族的原始族源地。
第四个渊源:出自蕃姓,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和《山左诗集》云:“番姓,望出晋昌、赵郡。”明代蒙古族瓦刺部首领叫作也先,他于明正统十五年时攻打明朝,失败后与朱明王朝和好,他的后人有的进入中原,定居于山东境内。明时有人曾把“也先”误写作“乜先”,也先的子孙与汉人融合,改姓为乜姓,故《山左诗集》载:“山东之乜,系也先后所在。”
基本含义
- 指不知道对方姓什么,表示对对方身份的不了解或不重视。
详细解释
- 乜姓是中国方言中常用的口语表达,其中的“乜”是方言中的一个代词,意为“什么”。姓则是姓氏的意思。乜姓通常用于表示对对方的身份或背景的不了解或不重视,有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使用场景
- 乜姓可以用于各种情境中,特别是在不熟悉或不尊重对方身份的情况下。比如,当有人自称是某个重要人物或有特殊身份时,可以用乜姓来表示对其身份的怀疑或不屑一顾。此外,乜姓也可以用于幽默的语境中,表达对对方身份的不重视。
故事起源
- 乜姓是中国方言中常用的口语表达,起源已久,具体的故事起源并不清楚。
成语结构
- 乜姓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其中的“乜”是方言中的代词,意为“什么”,“姓”则是姓氏的意思。
例句
- 1. 你乜姓?我怎么没听说过你。2. 这个人自称是某个大公司的总裁,真是乜姓都不知道。3. 他自称是某个明星的亲戚,可是我对他的乜姓一点兴趣都没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乜姓与对方身份的不了解或不重视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场合遇到一个自称是重要人物的人,但你对他的乜姓一点兴趣都没有,这样就可以联想到乜姓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姓氏文化,了解中国人的姓氏来源和姓氏的意义。此外,你还可以学习更多的中国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使用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他说他是某个明星的亲戚,可是我乜姓都不知道。2. 初中生:他自称是某个大公司的总裁,我觉得他的乜姓一点都不可信。3. 高中生:他说他是某个政府官员,我对他的乜姓完全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