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顿擗在词典中的解释
dùn

顿擗

拼音dùn pǐ

注音ㄉㄨㄣˋ ㄆ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崩倒;倒塌。《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之一》:“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张铣 注:“顿擗,崩倒也。”

基本含义

  • 形容力量极大,声势浩大。

详细解释

  • 顿擗是由动词“顿”和动词“擗”组成。顿擗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力量非常大,声势浩大,有如山崩地裂之势。

使用场景

  • 顿擗通常用于形容某种力量或声势非常强大的情况。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战争中的军队攻击的声势,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气势或力量。

故事起源

  • 顿擗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淮南子》一书中。在这本书中有如下一句话:“大顿擗者,天地之间有大猷者也。”意思是大力量的表现,是天地间有大智慧的人。

成语结构

  • 顿擗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顿”是表示力量很大,声势浩大的意思;“擗”是指猛烈打击,有如爆发的意思。

例句

  • 1. 他的演讲声势浩大,真是顿擗之势。2. 这支军队的攻势如山崩地裂,真是顿擗之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顿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山崩地裂的场景,以及一股强大的力量顿时爆发出来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顿擗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顿擗相关的成语,比如“顿足捶胸”、“一顿三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顿擗,把门砸开了。2. 初中生:这场比赛他们的攻势如山崩地裂,真是顿擗之势。3. 高中生:他的演讲声势浩大,真是顿擗之力。4. 大学生:这部电影的特效非常震撼,给人一种顿擗之感。

拆字解意

顿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