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硕学
拼音hóng rú shuò xué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hóng rú shuò xué ㄏㄨㄥˊ ㄖㄨˊ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鸿儒硕学(鴻儒碩學)
指学识渊博、造诣很高的学者。《晋书·儒林传序》:“洎当涂草创,深务兵权,而主好斯文,朝多君子,鸿儒硕学,无乏於时。” 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并为功臣宗室子弟别立小学,建黌舍,大加儒训,增置生徒,各立博赡,鸿儒硕学,盛於朝列。” 章炳麟 《与章行严论改革国会书》:“考试之法,政府先聘鸿儒硕学,諳练政事者,以为考官,厚其禄养,封軺而致之京师,所过防闲惟谨。”
基本含义
- 指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
详细解释
- 鸿儒指学问渊博的大儒,硕学指学术上的卓越成就。鸿儒硕学形容一个人在学问上的造诣非常高深,才华横溢,具备卓越的学术能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教授、研究人员等。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行业的精英。
故事起源
- 鸿儒硕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裴秀传》中。裴秀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卓越学者,他的学问渊博、才华出众,被称为鸿儒。后来,人们将鸿儒与硕学合并使用,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三个词语组成,其中“鸿儒”和“硕学”分别形容学问渊博和卓越成就。
例句
- 1. 他是一位鸿儒硕学的学者,被广大学生敬仰和追随。2. 这位教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是一位鸿儒硕学,被誉为行业的顶尖人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鸿儒硕学”拆分为两个部分记忆,首先记住“鸿儒”表示学问渊博的大儒,然后记住“硕学”表示学术上的卓越成就。通过将两个部分联想在一起,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中国古代学者和学术成就,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可以阅读《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了解中国古代学者的思想和学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鸿儒硕学的科学家。2. 初中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他是一位鸿儒硕学。3. 高中生:这位历史老师是一位鸿儒硕学,他的讲解非常深入浅出。4. 大学生:我们学校有一位鸿儒硕学的教授,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