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起倒
拼音shí qǐ dǎo
注音ㄕㄧˊ ㄑㄧˇ ㄉ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识时机,知进退。 明 无名氏 《闹铜台》第四折:“人要喫饭马喫草,上阵各要识起倒,当中留条宽宽路,倘若败了我好跑。”
基本含义
- 指能够看清事物的真相,识别出真假、优劣等,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详细解释
- 识:认识,了解;起:起来,出现;倒:倾覆,颠倒。成语意为认识到事物的真相后,能够准确判断和决策,不被表面的迷惑所欺骗。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并做出明智的判断。也可用于形容能够看穿别人的诡计,不被欺骗。
故事起源
- 《后汉书·班超传》中有一则故事,班超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将,他在征战西域时,遇到了一个被困在沙漠中的商队。商队的领导人宣称自己是个沙漠中的大神,并能够预知未来。班超对此深感怀疑,因为商队领导人的言行举止与一个真正的神并不相符。最终,班超通过观察商队领导人的行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成功解救了被困的商队。这个故事成为了“识起倒”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动词+动词+动词
例句
- 1. 他对人性的洞察力很强,总能够识起倒,不会轻易被欺骗。2. 在商场上,要学会识起倒,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3. 她是一个善于识起倒的人,从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识起倒”拆分为三个动词:“识”、“起”和“倒”,并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通过构思与成语含义相关的故事情节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判断能力相关的成语,如“明辨是非”、“审时度势”等,以拓展词汇量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侦探小说,主人公总是能够识起倒,解开谜团。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要学会识起倒,不要被网络上的谣言所迷惑。3. 高中生:在面对重要的选择时,我们需要识起倒,做出明智的决策。4. 大学生:在职场竞争中,要有识起倒的能力,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