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地球
拼音zhǔn dì qi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1997年10月,哈萨克斯坦有一位名叫康拜图拉·马胡托夫的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在太阳系中还有一颗人类尚不知晓的神秘星球,它的大小,质量与地球几乎完全相同,很像地球的“孪生兄弟”,可以称为“准地球”,这个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也与地球一样,只是它与地球分处同一轨道的两侧,中间隔着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与地球好像是在捉迷藏,所以几千年来,人类都不知道在太阳的身后还躲藏着一个最亲近的“同胞手足”。
详细解释
马胡托夫观点
马胡托夫的观点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赞同,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就是最坚决的拥护者,他们称其为一项“伟大的发现”,他们撰文说,马胡托夫的成果不仅饶有趣味,而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因为它们共占一条轨道,所以绕太阳的公转周期必然与地球的公转周期严格相等,也就是说它始终与太阳一起从东边升起,同时落入西山地平线之下。地球上无论用什么望远镜,即使是已经上天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望星兴叹”而已
社会观点
这个观点似乎天衣无缝,人们一时间难辩真伪,那么到底这个“准地球”是不是存在的呢?
其实。只要稍微有一点天文知识,其破绽是不难发现的。
地球绕太阳的轨迹实际上是一个椭圆,如若“准地球”确是在轨道上,那么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或远日点)时,准地球必定在远日点(或近日点),这样它们的公转速度就不会相等了,差别也会达到最大,
“准地球”难免“探头”出来,如遇上日全食,地球上的众多天文学家应当是不会忽略掉这个亮度达-3等的天体的
再说,天体可以隐匿不见,但是它强大的引力却是藏不住的,连黑洞也可以由此来寻找,又何况是准地球。所以倘若太阳背后还有如此大的一个行星,水星,金星的运动早就会乱了套了。
由此可见,“准地球”完全是空穴来风,不值一驳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准确、精确。
详细解释
- 准地球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非常准确、精确。它通常用来赞美某人的分析能力、判断力或技术水平非常高超,达到了准确到地球的程度。
使用场景
- 准地球常常用于描述某人的技术能力,尤其是在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判断力非常准确,对情况的预测或分析非常准确。
故事起源
- 准地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朝杨慎《竹坡诗话》中。杨慎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名叫郑燮的学者,他在判断一块石头是否为真的宝石时,非常准确地说出了它是真宝石的事实。他的判断被人们称为“准地球”,后来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
成语结构
- 准地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准”和“地球”。
例句
- 1. 他的推理能力真是准地球,每次都能准确判断出结果。2. 这位科学家的实验设计非常准地球,每次都能得到精确的数据。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准地球”与“精确到地球”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准确无误”、“一针见血”等,扩展词汇量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数学答案准地球,一点都没有错。2. 初中生:老师的解释准地球,让我们都明白了。3. 高中生:他的论证准地球,完全符合逻辑。4. 大学生:这个实验设计准地球,结果非常可靠。5. 成年人:他的预测准地球,几乎没有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