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碑材在词典中的解释
bēicái

碑材

拼音bēi cái

注音ㄅㄟ ㄘ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可以制碑的石料。 宋 唐积 《歙州砚谱》:“ 浙 石属 衢州 开化县 ,俗谓之玳瑁石,可为碑材、帛堪、柱础之类。”

基本含义

  • 指用于制作碑文的材料,也用来形容人才或者能力出众的人。

详细解释

  • 碑材原指用于制作碑文的石材,后来引申为指人才或者能力出众的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才出众,有着很高的价值。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才或者能力出众的人,可以用来褒奖或者赞美他人的才华和能力。

故事起源

  • 碑材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当时齐国的昭公听说晋国有一位名叫范石父的人才,非常想要请他到齐国任职。于是昭公派人去晋国邀请范石父,但范石父拒绝了邀请,并说:“我就像是一块好的碑材,只有放在恰当的地方才能发挥出我的价值。”这个故事形象地比喻人才需要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才华和能力。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碑材”,谓语为“是”。

例句

  • 1. 他是我们公司的碑材,为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 这位音乐家的才华真是碑材,他的音乐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碑材”与“才材”进行联想,两者都有“材”的字,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才和能力相关的成语,如“人才辈出”、“出类拔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是班级的碑材,我很开心。2. 初中生:他在足球比赛中的表现真是碑材,我们都很佩服他。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让他成为了国家的碑材。4. 大学生:他的创业经历和成功案例让他成为了商界的碑材。

拆字解意

碑材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