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治
拼音xíng zhì
注音ㄒㄧㄥˊ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普遍良好。《逸周书·度训》:“是故明王明丑以长子孙,子孙习服,鸟兽仁德,土宜天时,百物行治。”
(1).行谊治绩。《汉书·何武传》:“ 九江 太守 戴圣 ,礼经号 小戴 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 宋 王安石 《王深甫墓志铭》:“世皆称其学问、文章、行治,然真知其人者不多。”
(2).品质才能。 宋 秦观 《人材》:“器识閎而风节励,问学博而行治纯。”
基本含义
- 指行为得法、治理有方。
详细解释
- 行治是由两个词汇组成的成语,行指行为,治指治理。行治表示一个人的行为得法,能够有效地治理事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得当,能够有效地处理问题,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团体或国家的治理有方,运作顺畅。
故事起源
- 行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中,是孔子对子罕的评价。子罕是孔子的学生,他的行为得法,能够有效地治理事物,因此孔子赞扬他说:“子罕而弗掩者,唯行其庙。”意思是子罕的行为得当,没有掩饰,只是按照规定的方式行事。
成语结构
- 行治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行为是动词,治理是宾语。
例句
- 1. 他的行治之道让公司运作得非常顺利。2. 这个国家的行治有方,人民生活幸福安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行治的发音与“行之治之”相联想,行之即为行动,治之即为治理,表示行动得法、治理有方。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行治相关的成语,如“行胜于言”、“行若无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治使班级变得更加有序。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习行治,做一个有纪律的学生。3. 高中生:领导的行治能力决定了一个团队的成败。4. 大学生:在工作中,行治是成功的关键之一。5. 成年人:只有行治得当,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