腼貌
拼音miǎn mào
注音ㄇㄧㄢˇ ㄇ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面有愧色。 唐 陆贽 《奉天改元大赦制》:“上辱於祖宗,下负于黎庶。痛心靦貌,罪实在予。永言愧悼,若坠深谷。”
基本含义
- 形容态度谦虚、言谈举止谨慎,不失礼貌。
详细解释
- 腼貌指的是人的态度谦虚,言谈举止谨慎,不失礼貌。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保持谦虚、恭敬的态度,不得骄傲自大或粗鲁无礼。
使用场景
- 腼貌常用于表达对他人有礼貌、谦虚的态度。它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比如面试、商务会议、公共场所等。在中国文化中,腼貌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所以在各种正式场合中使用腼貌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起源
- 腼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贤臣腼腆谦虚的形象的写照。他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礼貌,因此被称为“腼貌”。
成语结构
- 腼貌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腼”和“貌”。其中,“腼”表示谦虚,而“貌”表示外表。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腼貌”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在外表和态度上都非常谦虚有礼。
例句
- 1. 他在面试时表现得非常腼貌,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2. 这位老师总是以腼腆的笑容对待学生,让人感到非常亲切。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腼貌”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腼腆地笑着,礼貌地对待他人,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学习腼貌这个成语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礼貌、谦虚相关的成语,比如“谦虚谨慎”、“有礼貌”等。这些成语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腼貌这个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腼貌的同学一起玩,因为他们不会欺负别人。2. 初中生:老师讲课时,我们要保持腼貌的态度,不要打断老师的讲话。3. 高中生:在面试时,展示腼貌的态度可以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