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恐惕在词典中的解释
kǒng

恐惕

拼音kǒng tì

注音ㄎㄨㄙˇ ㄊ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戒惧。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仁宗祫享恭虔》:“侍祠诸神裹手执笏,见上恭虔,皆恐惕揎袖。”

基本含义

  • 害怕、惊恐。

详细解释

  • 恐怕和惧怕的合成词语,表示害怕或惊恐的心情。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临危险、困难或不安全的情况下感到害怕和紧张。

故事起源

  • 恐惕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大宗师》一文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大宗师的人,他在一次比武中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感到非常害怕和紧张。这个故事通过大宗师的经历,告诉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即使是强者也会感到恐惧。

成语结构

  • 恐怕和惧怕的合成词语。

例句

  • 1. 他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冷静,没有丝毫恐惕的表情。2. 在面对考试时,她感到恐惕和紧张,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面对一只可怕的怪兽时,他感到非常害怕和紧张,这个场景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恐惕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恐惕相关的成语,如“恐惧万状”、“惊恐万状”等来扩展对该主题的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考试前感到恐惕,但还是努力准备了。2. 初中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她感到恐惕和不安。3. 高中生:他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感到恐惕和迷茫。4. 大学生:即将毕业的他感到恐惕,不知道未来会怎样。5. 成年人: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恐惕,要勇敢面对。

拆字解意

恐惕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