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粗诵在词典中的解释
sòng

粗诵

拼音cū sòng

注音ㄘㄨ ㄙㄨㄙ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粗略诵读。

基本含义

  • 指朗读或背诵时声音沉闷、低沉、粗糙。

详细解释

  • 粗诵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粗”表示声音沉闷、低沉,第二个字“诵”表示背诵、朗读。粗诵的含义是指朗读或背诵时声音沉闷、低沉、粗糙,没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使用场景

  • 粗诵一词常用于形容朗读或背诵时声音不悦耳的情况,通常带有一种粗糙、粗暴的语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背诵诗词或朗读文章时声音不好听,也可以形容某人对待文学作品时不加修饰、不讲究声音的美感。

故事起源

  • 粗诵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一篇中,原文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其中“与命与仁”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背诵《命》和《仁》两篇文章”。后来,人们用“粗诵”来形容背诵时声音沉闷、低沉,没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粗诵了一首古诗,声音沉闷得让人难以入耳。2. 这位演员在表演时粗诵了一段戏词,没有把握好韵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粗诵”这个词语与声音低沉、粗糙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朗读或背诵时声音沉闷、低沉的场景,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朗读、背诵相关的成语,如“低声下气”、“声情并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粗诵了一篇古文,声音很不好听。2. 初中生:他粗诵了一首古诗,没有把握好韵律。3. 高中生:他粗诵了一段文言文,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文学感。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粗诵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