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鞴勒在词典中的解释
bèi

鞴勒

拼音bèi lè

注音ㄅㄟˋ ㄌ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备马。给马加上鞍具和嚼子。《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 襄王 命多选良马,鞴勒停当。”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民生活艰苦,贫困困顿。

详细解释

  • 鞴勒的本义是一种古代用来磨面粉的工具,也叫“鞴子”。由于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用鞴勒来磨面,因此鞴勒成为了一个形容人民生活艰苦、贫困困顿的成语。比喻人民生活贫困,艰难度日。

使用场景

  • 鞴勒一词常用于形容困苦的生活、贫穷的境况。可以用于描述农村贫困、生活困顿、经济拮据等情况。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主父偃在晋国时,遭遇困顿的生活。他的妻子为了照顾家人,日夜辛苦地磨面粉,用鞴勒磨面的声音时常传出。后来,主父偃成为了晋国的宰相,人们就用“鞴勒”来形容艰苦困顿的生活。

成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鞴勒”,没有固定的搭配词。

例句

  • 1. 这个农村家庭生活真是鞴勒,一年到头都过得很困难。2.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的生活都是鞴勒,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鞴勒”这个词语的发音,将其与“贫困困顿”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用鞴勒辛苦地磨面粉,形容生活困苦。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状况,了解中国的农村改革和扶贫政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家乡有些地方的人民生活还是很鞴勒的。2. 初中生:我们应该关心贫困地区的人民,帮助他们走出鞴勒的困境。3. 高中生: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农村人民摆脱鞴勒的生活。

拆字解意

鞴勒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