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蛇
拼音zhú gēn shé
注音ㄓㄨˊ ㄍㄣ ㄕ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一种颜色与竹相同的毒蛇。体小,喜缘竹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黄颔蛇》:“又有竹根蛇,《肘后》谓之青蝰蛇,不入药用,最毒,喜缘竹木,与竹同色。”
基本含义
- 比喻隐藏在内部的危险或敌人。
详细解释
- 竹根蛇是一个四字成语,由“竹”、“根”、“蛇”三个字组成。比喻隐藏在内部的危险或敌人,往往在表面看不出来,但却具有威胁性。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蛇藏身于竹根之下,暗示了危险可能来自于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危险或敌人,也可以用于警示人们要警惕内部的威胁。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农夫,他在竹林中砍伐竹子。当他砍倒一根竹子时,一条蛇突然从竹子中钻出来咬了他一口。这个故事传承下来,人们用“竹根蛇”来形容隐藏在内部的危险或敌人。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其中主语为“竹根”,谓语为“蛇”。
例句
- 1. 小明看似友好,但是他是个竹根蛇,你要小心。2. 这个公司的内部竹根蛇很多,要小心应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竹根蛇”的形象牢记于心,想象蛇隐藏在竹根之下,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隐藏、危险相关的成语,如“暗度陈仓”、“暗箱操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同学,他是个竹根蛇,经常捉弄我。2. 初中生:班级里有些同学虽然表面友好,但我觉得他们可能是竹根蛇。3. 高中生:在政治斗争中,竹根蛇往往是最危险的对手。4. 大学生:在职场上,要时刻警惕竹根蛇的存在,保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