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焦
拼音zhuó jiāo
注音ㄓㄨㄛˊ ㄐㄧㄠ
繁体
基本解释
燃烧已经枯焦之物。 宋 欧阳修 《病暑赋》:“惟衰病之不堪兮,譬燎枯而灼焦。”
基本含义
- 指物体被火烧或炙烤后表面变黑、变焦,也可比喻人受到严重打击或痛苦。
详细解释
- 灼焦一词中的“灼”指火烧,烤,炙的意思;“焦”意为烧焦,烤焦。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物体被火烧或炙烤后表面发生变化的情景。在引申义上,也可以用来比喻人遭受严重打击或痛苦,形容人的心灵受到伤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物体被火烧或炙烤后的状态,也可用来形容人遭受严重打击或痛苦的情况。常见于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故事起源
- 成语“灼焦”最早出现在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在小说中,关羽在曹操的追击下被围困在华容道上,最终被曹操的火攻所困,关羽的赤兔马被火烧得皮开肉绽,形容极为惨烈。这个故事成为了形容物体被火烧或炙烤后的状态的典故。
成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
例句
- 1. 小明不小心碰到了烧红的铁板,手指立刻灼焦了。2. 这块面包被烤得灼焦了,完全不能吃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和图像化的方式记忆成语“灼焦”。可以想象一个物体被火烧得发黑发焦的样子,或者想象一个人遭受严重打击后心灵受伤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小说或者新闻报道来更深入地了解成语“灼焦”的使用场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火把烧得很旺,小草被灼焦了。2. 初中生: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仿佛被灼焦了一样。3. 高中生:这次考试我完全没有准备,成绩被灼焦了。4. 大学生:他的梦想破灭了,心灵被灼焦得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