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誉
拼音xī yù
注音ㄒㄧ ㄧ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言默默无闻。《晋书·袁甫传》:“是以圣王使人,必先以器,苟非周材,何能悉长!廷尉之材,不为三公,自昔然也。 黄霸 驰名州郡,而息誉於京邑。”
基本含义
- 保持声誉,维护名声。
详细解释
- 息誉是由“息”和“誉”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息”意为停止、平息,“誉”意为声誉、名声。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保持声誉,维护名声。它强调了一个人或组织应该保持良好的声誉,不做损害自己名声的事情。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做有损声誉的事情。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困境中能够保持自己的名声不受损害。
故事起源
- 关于“息誉”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声誉和名声的价值观。
成语结构
- 主体成语结构是“息+誉”。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时刻保持着自己的息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2. 这家公司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自己的息誉,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息誉”拆分为“息”和“誉”,并与保持声誉的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1. 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声誉和名声的重视。2. 学习其他与声誉和名声相关的成语,如“名誉扫地”、“丧失信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保持自己的息誉,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会尽力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维护班级的息誉。3. 高中生:在大学申请中,保持良好的息誉对于获得录取通知书非常重要。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要注意言行,不做有损个人息誉的事情。5. 成年人:在职场上,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息誉,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