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责
拼音zhàng zé
注音ㄓㄤˋ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谓以杖刑责罚。《宋史·理宗纪二》:“州县官有罪,诸帅司毋輒加杖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我与尔非怨讐,何苦日行杖责。”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隋文帝 自己就在朝廷上律外杀官员,并且允许长官对属官,以律轻情重为理由,杖责属官。”
基本含义
- 用杖子进行责罚,表示对错误行为进行惩罚或斥责。
详细解释
- 杖责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杖指的是用木棍进行打击,责表示责罚或斥责。杖责的含义是用杖子进行责罚,形容对错误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或斥责。
使用场景
- 杖责常用于描述对犯错或不当行为进行严厉惩罚或批评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教育、管理或纪律方面的严格要求和惩戒。
故事起源
- 杖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古代,杖责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方式,用于惩罚犯罪或违法行为。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法律制度中严厉的惩罚方式。
成语结构
- 杖责是一个名词+动词的成语结构,其中“杖”作为名词,表示用来惩罚的木棍;“责”作为动词,表示责罚或斥责的行为。
例句
- 1. 他因为违反纪律而受到了杖责。2. 这个学校对学生的违规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杖责。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杖责”与惩罚行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被用木棍责打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惩罚、纪律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以案为鉴”、“谏言如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杖责惩罚了不听话的同学。2. 初中生:学校对违反校规的学生进行杖责。3. 高中生:老师严肃地教育了犯错的学生,没有采取杖责。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