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管榷在词典中的解释
guǎnquè

管榷

拼音guǎn què

注音ㄍㄨㄢˇ ㄑ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管搉 ”。亦作“筦搉”。古代指官府对盐、铁、酒等的专卖。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校緡资筦榷,復土奉山园。”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李蔚 ﹞判盐铁, 程 为 扬州 院官,举 吴尧卿 ,巧於图利一时之便, 蔚 以为得人,竟乱筦搉之政。”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李錡 之擒也,侍婢一人随之,裂帛自书管搉之功,言为 张子良 所卖。”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九六四年, 宋太祖 下令各州,从今年起,每年所收的民租和管榷(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钱帛之类都要全部运送京师。”

基本含义

  • 管控并审慎地辩论或争辩。

详细解释

  • 管榷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管”意为控制或管理,“榷”意为商讨或辩论。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控制并审慎地辩论或争辩来解决问题或取得共识。它强调了在辩论过程中的审慎和谨慎,以及通过辩论来达成共同的决策或解决争议。

使用场景

  • 管榷一般用于形容人们在讨论或争论问题时应该谨慎和审慎。它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工作中的团队讨论、学术研究的辩论、政府决策的讨论等。这个成语强调了在辩论过程中的谨慎和审慎,以及通过辩论来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

  • 《管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其中有一篇名为《榷概》的篇章。这篇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管控和辩论的故事。据说,战国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管仲的贤臣,他在辩论时总是能够审慎地掌握辩论的节奏和方向,从而取得了很多胜利。后来,人们就用“管榷”来形容管仲的辩论风格,并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成语“管榷”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管”是动词,意为控制或管理;“榷”是动词,意为商讨或辩论。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通过控制并审慎地辩论或争辩来解决问题或取得共识。

例句

  • 1. 在这个团队中,我们必须管榷,共同决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2. 在学术会议上,学者们热烈地管榷了这个问题的各种观点和理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管榷”。可以想象一个管子控制着榷概,表示通过控制并审慎地辩论或争辩来解决问题或取得共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管子》这部著作以及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管榷”的来历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在辩论时要管榷,不可以随便乱说。2. 初中生:我们班上同学们经常在班会上管榷一些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困难。3. 高中生:参加辩论赛时,我们必须管榷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有力地阐述和辩护。4. 大学生:在学术研究中,我们需要通过管榷各种观点和理论,来推进学科的发展。

拆字解意

管榷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