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惧
拼音jǐng jù
注音ㄐㄧㄥˇ ㄐ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戒惧;警惕和畏惧。《国语·晋语二》:“以主其祭祀,且镇抚其国家及其民人,虽四邻诸侯之闻之也,其谁不儆惧於君之威,而欣喜於君之德!”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 老志 密奏谓:‘他日上与 郑后 皆有难,深可儆惧。’”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知微》:“二公( 周公 、 太公 )之孙子苟能日儆惧於二公之言,又岂俟 孔子 出而始议变乎?” 清 林则徐 《会札澳门厅传谕义律条款》:“其餘各躉船均当儆惧,即日全出 老万山 ,各奸夷亦须即日附搭回去。”
基本含义
- 儆惧意为警惕害怕,戒备心理。
详细解释
- 儆惧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儆指警戒、警惕,惧指害怕、恐惧。儆惧的含义是指对某种情况或事物产生警惕和恐惧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人们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不幸的担忧和戒备。
使用场景
- 儆惧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未知或可能发生的危险、不幸等感到担忧和恐惧的情绪。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即将面临的考试、面试或重大决策感到紧张和恐惧。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感到担忧和戒备。
故事起源
- 关于儆惧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与“惧”有关的成语很多,如“惧内”、“惧怕”等,都表达了人们对未知或可能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恐惧和担忧。儆惧作为其中之一,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成语结构
- 儆惧由两个汉字组成,儆和惧,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危险和不幸的警惕和恐惧。
例句
- 1.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他感到儆惧不安。2. 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地震后,人们对地震时刻保持着儆惧的心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儆惧这个成语:1. 将儆惧拆分成两个字,儆和惧。想象自己站在高楼边缘,感受到的警惕和恐惧,就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2. 将儆惧与类似意思的成语进行对比,如“惧内”、“惧怕”等,帮助记忆其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儆惧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惴惴不安”、“戒备心态”等,加深对警惕和恐惧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老师说要进行一次突发演习,同学们都感到儆惧不安。2. 初中生:考试前一天晚上,他一直儆惧地复习到深夜。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临近,学生们都感到儆惧和压力倍增。以上是关于成语“儆惧”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