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门
拼音xiáng mén
注音ㄒㄧㄤˊ ㄇ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古代乡学之门。《礼记·乡饮酒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
(2).指学校。《陈书·周弘正传》:“辞林义府,国老民宗,道映庠门,望高礼阁。”
基本含义
- 指学校、庙宇等公共场所的门。也指学校、庙宇等地教育的事业。
详细解释
- 庠门是由“庠”和“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庠指的是古代教育机构,类似于现代的学校,门指的是出入的入口。庠门一词起初指的是学校或庙宇等公共场所的门,后来也引申为指学校、庙宇等地的教育事业。
使用场景
- 庠门一词可以用于讨论教育事业、学校教育或庙宇等场所。可以用于描述学校的教育环境、庙宇的宏伟建筑或者教育事业的发展。
故事起源
- 庠门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三十一年》中,原文是“庠序庙堂,门庭若市”。其中“庠序庙堂”指的是学校和庙堂,而“门庭若市”形容庠门热闹繁忙,像集市一样。后来,庠门一词逐渐演变成指学校、庙宇等地的教育事业。
成语结构
- 庠门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所学校的庠门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2. 他在庙宇的庠门前跪拜,表达对神明的敬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庠门”与学校的门或庙宇的门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庠门前,感受庠门散发的庄严气息。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庙宇文化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庠门一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从庠门进入学校。2. 初中生:庠门是我们求学的地方,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3. 高中生:庠门是我成长的见证,我要在学校里努力学习。4. 大学生:庠门代表着知识的殿堂,我要不断追求学问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