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火
拼音zì lái huǒ
注音ㄗㄧˋ ㄌㄞˊ ㄏㄨㄛˇ
繁体
基本解释
(1).火柴的俗称。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轮船失火》:“ 宝清 轮船,又在 长江 被焚,因其揽载自来火若干箱,货舱失慎,延及舱面。”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一:“有的捧着小纸盒,里面排着十几盒自来火,一声不响的立着发呆。”
(2).煤气灯。俗亦称煤气曰自来火。《负曝闲谈》第六回:“自来火半明不灭, 江裴度 把它拧亮了。”
(3).火枪上的引火物。《荡寇志》第七八回:“ 陶震霆 赶 呼延灼 不上,便掛了双鎚,背上卸了那杆溜金火鎗,火药铅子,已是装好,当时扳起火机,上面自有玛瑙石,自来火。”
基本含义
- 指天然形成的火源,也比喻容易引起争端的事物或人。
详细解释
- 自来火是由“自然”和“火”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意为自然形成的火源。在古代,人们没有打火机或火柴,所以他们通常要依靠自然产生的火源来取火。这个成语后来也引申为比喻容易引起争端的事物或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件事或某个人容易引起争议或争端的特点。例如,某个话题容易引起争论,可以说“这个话题是个自来火”。或者形容某人容易引起争执,可以说“他是个自来火,你最好别和他争论”。
故事起源
- 关于“自来火”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或传说,它是根据火的自然产生现象而形成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自然形成的火源
例句
- 1. 这个话题涉及到敏感问题,很容易引起争议,是个自来火。2. 他的观点总是与他人相左,很容易引起争执,他就是个自来火。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自来火”与“自然火源”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你可以想象在古代,人们没有打火机或火柴,只能依靠自然产生的火源来取火,而这种火源往往是不可控制的,容易引发火灾。因此,自来火也可以比喻容易引起争端的事物或人。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相关文章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用法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你也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成语来写作或对话中,以提高对它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之间的争吵变成了一场大火,就像一团自来火一样。2. 初中生:这个话题是个自来火,同学们在讨论时经常会发生争执。3. 高中生:这个问题容易引起争议,就像点燃了一把自来火,无法平息。4. 大学生:他的言论总是引起争端,他就是个自来火,我们都尽量避免与他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