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自是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ì

自是

拼音zì shì

注音ㄗㄧˋ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自是 zìshì
    (1) [naturally;of course]∶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self-conceited]∶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from now on;from then on;henceforth;thereupon]∶从此

反义词

  • 虚心

英文翻译

  • 1.naturally; of course

详细解释

  • (1).自以为是。《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吕氏春秋·察今》:“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唐 韩愈 《伯夷颂》:“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 清 孙嘉淦 《三习一弊疏》:“骄泰即自是之谓也。”
    (2).自然是;原来是。 唐 杜甫 《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唐 李商隐 《咸阳》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 秦 地有山河。” 宋 陆游 《读近人诗》诗:“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董必武 《吊赵一曼烈士》诗:“自是 中华 好儿女, 珠河 血迹史千秋。”
    (3).从此。《国语·周语上》:“自是荒服者不至。”《史记·儒林列传》:“自是之后,言《诗》於 鲁 则 申培公 ,於 齐 则 辕固生 ,於 燕 则 韩太傅 。”《北史·后妃传上·魏宣武灵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缓,威恩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惏。”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自是师行三十餘年,死者无数。”
    (4).犹只是。 唐 崔涂 《春夕旅怀》诗:“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基本含义

  • 自然是如此,毫无疑问

详细解释

  • 自是是由“自然而然是如此”演变而来的成语,表示某种情况或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毋庸置疑的。

使用场景

  • 自是常用于表达某种事实或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情况,强调事实明显,无需多言。

故事起源

  • 自是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被人陷害,但他的清廉正直自是显而易见,最后他得到了平反。这个故事中,自是一词被用来表达官员的清白无辜是不言而喻的。

成语结构

  • 自是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表示自然、自发,“是”表示是如此、毫无疑问。

例句

  • 1. 他的努力和才华自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2. 这个结论自是不言而喻,无需多加解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自是”与“自然而然是如此”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自是相关的成语,如“自不待言”、“不言而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写得那么好,自是得到了老师的表扬。2. 初中生: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自是他勤奋学习的结果。3. 高中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自是显而易见,不需要过多思考。4. 大学生:他的发言逻辑严密,自是他在辩论中的优势。5. 成年人:这个项目的成功自是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的结晶。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