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候
拼音gé hòu
注音ㄍㄜˊ ㄏㄡ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推算季候节气。《宋书·律历志下》:“ 战国 横騖,史官丧纪,爰及 汉 初,格候莫审,后杂覘知在南斗二十一度, 元和 所用,即与古历相符也。”
基本含义
- 指人行为举止端庄、得体,有礼貌和风度。
详细解释
- 格候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得体、有礼貌和风度。它表示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符合社会规范,表现出一种端庄、得体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礼貌和风度的重视。
使用场景
- 格候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或重要场合的言行举止。例如,当一个人在会议上表现得庄重而得体时,可以说他“格候十足”。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教养和人品,表示他有修身养性、懂得尊重他人。
故事起源
- 格候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礼仪和风度的重视。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在公共场合展现出一种得体、端庄的形象,以显示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成语结构
- 格候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格”表示得体、合适,“候”表示待人接物、行为举止。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在公众场合,请保持格候,不要说粗话。2.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很得体,真是个格候之人。
记忆技巧
- 要记忆格候这个成语,可以联想“格”字的发音与“个”字相似,表示个人的修养和风度。而“候”字可以联想到“后”,表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上有所考虑,不会冒失或失礼。结合这两个意思,就可以记住格候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和礼仪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中国传统礼仪和行为规范的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礼貌、尊重和风度的重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跟那个同学一起玩,因为他总是很格候。2. 初中生:老师上课讲解的时候,我们都会保持格候,不会打断他。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的成员,我们需要在校园里展现出格候的形象,以树立良好的榜样。4. 大学生:在面试时,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展现出格候,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