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草为寇
拼音luò cǎo wéi kòu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指原本是为了自保而逃亡的人,后来变成了为非作歹的盗匪。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齐人闻孙膑北伐,皆去家而落草为寇。”原意是指为了躲避战乱而离开家园,最后却变成了为非作歹的盗匪。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一个原本无辜的人因为逆境或者其他原因而堕落为坏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本来善良正直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堕落为坏人,或者形容一个本来无害的事物变得恶劣。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孙膑北伐的消息传到了齐国,齐人听说后都离开家园,成群结队地逃亡到山林中,结果其中一些人却变成了盗匪,为非作歹。
成语结构
- 落草为寇是一个四字成语,由“落草”和“为寇”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落草”表示逃亡到山林中,而“为寇”表示变成了盗匪。
例句
- 1. 他原本是个勤奋上进的学生,但是因为家庭困难,最后落草为寇。2. 这个小偷曾经是个普通的市民,但是因为一次意外,他落草为寇,开始偷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草地上摔倒,然后变成了一个坏人。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了解其他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学习,如“堕落为奴”、“改邪归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原本是个乖乖学习的好孩子,但是因为受了坏朋友的影响,最后落草为寇。2. 初中生: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人因为贪图享乐而最终落草为寇的故事。3. 高中生:在这个小说中,主人公因为家庭的困境,最后不得不落草为寇。4. 大学生:在社会上,有些人因为生活的压力,最后选择了落草为寇这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