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竿
拼音róu gān
注音ㄖㄡˊ ㄍㄢ
繁体
基本解释
指有弹性的竹竿。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黏而我缠。”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性格柔和温顺。
详细解释
- 柔竿是由“柔”和“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柔”表示柔软、温和的性格特点,“竿”表示竹竿。柔竿比喻人的性格柔和温顺,不喜争斗。
使用场景
- 柔竿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温和、不好争斗的特点。可以用于夸奖一个人温和的性格,也可以用于自我描述。
故事起源
- 柔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柔竿之节,非藩篱之竿也。”意思是说,柔软的竹竿不是用来做藩篱的。这里的柔竿比喻人的性格柔和温顺,不喜争斗。后来,人们就用“柔竿”来形容人的性格。
成语结构
- 主语 + 柔竿
例句
- 1. 她的性格如同柔竿,总是温和而不争斗。2. 他是个柔竿,从不和别人争吵。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柔竿”形象化为一根柔软的竹竿,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柔和温顺。可以通过将柔软的竹竿与柔和的性格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及其他与性格相关的成语,如“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是个柔竿,从来不和别人吵架。2. 初中生:他的性格如同柔竿,总是温和而不争斗。3. 高中生:作为班长,他的领导风格是柔竿,能够平衡各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