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谷蝽在词典中的解释
chūn

谷蝽

拼音gǔ chū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拼音:gǔ chūn

    谷蝽

    学 名: Gonopsis affinis

    命 名 人: Unler

    别 名: 虾色蝽、虾壳椿象(台湾省)

    分类地位: 半翅目蝽科谷蝽属(Gonopsis)

    形态特征: 体长雄12-18毫米,雌14-17毫米。体阔雄6-9毫米,雌7-8毫米。体长,全身上下多少有铁锈似的红色,颇似死虾的红色,所以又叫虾色蝽。然其提色也有变异,由锈红至红褐,或稍带红色。头部为三角形,单眼红,复眼灰黑,侧片颇长于中片二相交于其钱,成为头部颇尖的末端;触角基节黄,中部两节淡黄,末端两节红黑;吻短,勉强可达前足基节,黄,末端黑;前盾片前侧缘有锯齿,侧角显明二坚,在两侧角间有一显著的横脊,在横脊之前的半段颇倾斜向下,倾斜面颇平整。小盾片长狭,有三支纵走的淡白条:一在基部中间,另二以奥由基角发出,向后走达于末端。这些淡白条是由一系列隆起的、不规则的、玉石状的淡黄色小点串联而成。革质部除一般更红外,无其他特别标志。膜翅与腹末等长,或稍为更短;透明,无色;翅脉简单,也无色。侧接缘很少露出,黄褐色,无斑纹;腹部背面的颜色与侧接缘相同,也为黄褐。体下包括头下,色一致,均为黄褐,有时稍现红色,满布粗黑的刻点,有五道无黑色刻点的纵条:三道在腹下中央,两条在侧缘区,每气孔侧有一小黑点;腹末斩平。足部红黄或黄褐,爪稍黑,腿节稍有黑点,前足胫节稍扩大。

    生态习性: 成虫出现于春、夏二季,中、低海拔地区可见。寄主为禾本科杂草,也常在芒草叶上栖息活动,也为害茶叶、水稻。

    分 布 地:山东(泰山、昆嵛山、招虎山)江苏(南京宝华山、苏州、徐州),上海,浙江(杭州、天目山、莫干山、温州),湖南(南岳),江西(牯岭、武宁、铅山),贵州(三合),广东,广西(桂林),台湾。日本,韩国。

基本含义

  • 指青蛙,也用来比喻不知天高地厚、轻率无知的人。

详细解释

  • 谷蝽,是由“谷”和“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谷,指的是庄稼的谷物;蝽,指的是一种昆虫,即青蛙。谷蝽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青蛙的。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比喻不知天高地厚、轻率无知的人。

使用场景

  • 谷蝽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轻率无知、不懂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谷蝽来形容那些不经思考就妄下结论、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妄加评论的人。

故事起源

  • 谷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人间世》这篇文章中。文章中讲述了一个人在山上捉青蛙,他把青蛙放在怀里,青蛙就喊:“蝽,蝽!”他听不懂青蛙的话,就问青蛙“你要什么?”青蛙回答:“我要阳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了解一切,但实际上我们对很多事情一无所知。

成语结构

  • 谷蝽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谷”和“蝽”。

例句

  • 1. 他真是个谷蝽,说话从来不经过大脑。2. 别听他的,他只是个谷蝽,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住谷蝽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青蛙跳进了谷仓里,然后轻率地乱跳,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来进一步了解谷蝽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意义。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蛙鸣蝉噪”、“蛙黾之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就像个谷蝽,什么都不懂。2. 初中生:别和他争论,他是个谷蝽,不值得浪费时间。3. 高中生:他的观点完全是谷蝽之见,不值得认真对待。4. 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他竟然说出这种谷蝽的话,真是可笑。

拆字解意

谷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