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骨惊在词典中的解释
jīng

骨惊

拼音gǔ jīng

注音ㄍㄨˇ ㄐ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内心极度惊骇。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寸心久摧折,别离重骨惊。” 明 高启 《苦哉远征人》诗:“闻笳已心摧,赴刃仍骨惊。”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害怕,惊恐万分。

详细解释

  • 骨惊是形容人遇到极度恐惧、惊吓时,身体骨头都发抖的状态。表示害怕到了极点。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非常害怕、惊恐万分的情况,例如遇到恶劣天气、惊险事件或看到可怕的场景等。

故事起源

  • 相传这个成语源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有一天,刘义隆与人一起乘船渡江,途中突遇大风巨浪,船只几乎被吞没。刘义隆惊恐万分,全身的骨头都发抖,因此形容害怕到了极点的状态就称之为“骨惊”。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形容词“骨”和动词“惊”组成。

例句

  • 1. 他听到突然的爆炸声,吓得骨惊心寒。2. 小明看到蜘蛛就会骨惊,害怕得无法靠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遇到了非常可怕的场景,全身的骨头都发抖,这样就能够联想到“骨惊”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恐惧、害怕相关的成语,如“惊弓之鸟”、“惊弓之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蜘蛛的时候,吓得骨惊。2. 初中生:在恐怖电影里,主人公遇到鬼怪时,骨惊的表情非常逼真。3. 高中生:听到突然的枪声,我感到骨惊,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恐惧体验。

拆字解意

骨惊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