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烘烘
拼音nù hōng hōng
注音ㄋㄨˋ ㄏㄨㄥ ㄏㄨㄥ
繁体
基本解释
盛怒貌。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想当日你怒烘烘的挺一身,急煎煎的走四方,我则道你怎生发跡身荣旺。”《说岳全传》第二一回:“﹝旗牌﹞就怒烘烘的出了辕门,飞跑赶上来。”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林志成 (紧张消失了,怒烘烘地):没有!”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愤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详细解释
- 怒烘烘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非常愤怒的样子。烘烘是火焰熊熊燃烧的声音,怒烘烘则表示愤怒的情绪如同烈火燃烧一般强烈。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人在愤怒时的状态和表情。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形容某种事件或情况引起的愤怒。
故事起源
- 怒烘烘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用来形容贾母对贾宝玉发火的情景。后来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描述愤怒的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 怒烘烘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形容词组成的成语,通过重复加强了形容词的程度,表达了愤怒的强烈程度。
例句
- 1. 他听到那个消息后怒烘烘地离开了会议室。2. 她被别人无礼地对待,怒烘烘地离开了。3. 那位老师生气地怒烘烘地走进了教室。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个人愤怒时脸上冒出的火焰,形容他怒火中烧的样子。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愤怒相关的成语,如怒发冲冠、怒气冲冲等,了解它们的用法和故事起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看到有人踩坏了他的玩具,怒烘烘地大声哭了起来。2. 小学生:老师批评了他的作业,他怒烘烘地把书包砸在地上。3. 初中生:因为被同学欺负,他怒烘烘地向校长请愿。4. 高中生:考试得了低分,他怒烘烘地向老师抱怨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