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寂昧在词典中的解释
mèi

寂昧

拼音jì mèi

注音ㄐㄧˋ ㄇ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幽隐深奥。 南朝 梁 陶弘景 《登真隐诀序》:“凡五经子史,爰及赋颂,尚歷代注释,犹不能辨,况玄妙之秘途,絶领之奇篇,而不可探括冲隐,穷思寂昧者乎?” 南朝 梁 王暕 《答与王公朝贵书》:“圣旨玄照,啟寤羣蒙,义显幽微,理宣寂昧。”

基本含义

  • 寂静无声,没有声音。

详细解释

  • 指没有声音,没有声息。形容环境或场所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响。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环境非常安静,没有声音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人在某一特定场合默不作声。

故事起源

  • 寂昧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当时,晋国的大夫谷梁舍人在晋文公的宴会上,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而不满。他在宴会上一言不发,默默无声。后来,人们用“寂昧”来形容他在晋文公的宴会上的沉默。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教室里寂昧一片,只能听到书页翻动的声音。2. 在这个寂昧的夜晚,只有虫鸣声才能听到。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到夜晚的寂静,没有任何声音。可以将“寂昧”与“寂静”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寂昧相关的成语,如寂寞、静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初级学生:教室里很寂昧,同学们都在专心听老师讲课。2. 中级学生:夜晚的森林里非常寂昧,只有虫鸣声能听到。3. 高级学生:在考试的教室里,同学们都寂昧无声,专心答题。

拆字解意

寂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