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寄质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ì

寄质

拼音jì zhì

注音ㄐㄧˋ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派人质寄住他国作抵押。《史记·苏秦列传》:“夫列在万乘而寄质於 齐 ,名卑而权轻。”

基本含义

  • 指人在他乡寄宿、借住。

详细解释

  • 寄质是指因为某种原因,暂时离开家乡,在他乡寄宿、借住。这个成语强调了人在陌生的地方寄宿的不安和无奈。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在外地寄宿、借宿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和无助。

故事起源

  • 寄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当时,齐国公子夷吾因为父亲去世,不得不到外地寄宿。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在外地寄宿的无奈和不安。

成语结构

  • 寄质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寄”表示暂时寄宿、借住,“质”表示身体、灵魂。

例句

  • 1. 他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寄质在外地。2. 在陌生的城市里,我只能寄质在朋友家。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寄质”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其中,“寄”可以联想到寄宿、寄托的意思;而“质”可以联想到身体、灵魂的意思。通过将这两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寄质相关的成语,如寄人篱下、寄予厚望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与寄宿、借住相关的文化和习俗,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暑假去外地旅游,寄质在姑姑家。2. 初中生:为了参加比赛,他寄质在教练的家里。3. 高中生:他因为考大学的原因,寄质在城市里的亲戚家。

拆字解意

寄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