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漕
拼音zhēng cáo
注音
繁体徵採
基本解释
征收漕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康熙 中, 江 南有徵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数人。”
基本含义
- 指徵用民众的力量来进行水利工程,特指征召民众来进行治理河道、修筑堤坝等水利工程。
详细解释
- 徵漕是由“徵”和“漕”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徵指征召、征募,漕指治理水利、修筑堤坝。徵漕的基本含义是指征召民众来进行治理河道、修筑堤坝等水利工程。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古代政府组织民众来共同参与水利工程的场景。
使用场景
- 徵漕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古代的治水工程,也可用于比喻现代社会中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或集体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徵漕来形容集体协作、众志成城的场景,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
- 徵漕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治理河道、修筑堤坝等水利工程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政府为了完成这些工程,征召民众参与,共同努力。因此,徵漕成为了描述这种集体行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徵漕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徵和漕。
例句
- 1. 在古代,治理河道常常需要徵漕民众的力量。2. 这个城市正在进行一项徵漕工程,希望能够改善水利状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徵漕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幅古代的水利工程场景,政府徵召了大量的民众来共同参与工程,修筑堤坝、治理河道。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徵漕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水利工程或者古代社会的治水工作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古代的水利工程技术和治水政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政府徵漕了很多人来修建水渠。2. 初中生:徵漕是古代的一种治水方式,通过征召民众来共同参与水利工程。3. 高中生:政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徵漕活动,希望通过集体行动来改善水利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