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常仪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áng

常仪

拼音cháng yí

注音ㄔㄤˊ 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通常的仪式。《北史·侯莫陈崇传》:“葬礼如常仪。” 明 李贽 《代深有告文》:“若以两者目为希奇,则是常仪翻成旷典,如何可责以寡过省愆之道,望以明心见性之理乎?”
    (2).人名。上古 黄帝 臣。《晋书·律历志中》:“乃使 羲和 占日, 常仪 占月。”
    (3).人名。上古 帝喾 妃。 娵訾氏 女, 帝挚 母。《史记·五帝本纪》 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纪》:“ 帝俈 有四妃……次妃 娵訾氏 女,曰 常仪 ,生 帝挚 。”
    (4).人名。同“ 嫦娥 ”。神话传说中的奔月者。“仪”与“娥”古同音通用。 清 秋瑾 《忆萝月》词:“多事却笑云痴,不肯现出 常仪 。”参阅 明 杨慎 《丹铅总录·月中嫦娥》。

基本含义

  • 指常规的礼仪和规矩。

详细解释

  • 常仪是由“常”和“仪”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常指常规、常常的意思,仪指礼仪、规矩的意思。常仪表示遵守常规的礼仪和规矩,即遵循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的行为表现。

使用场景

  • 常仪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合乎礼仪和规矩,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遵守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

故事起源

  • 常仪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年》中。故事讲述了鲁国的孔子在前去拜访鲁国君主时,遇到了一位礼仪非常严谨的官员。这位官员遵守了所有的礼仪和规矩,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孔子对他的表现非常赞赏,因此用“常仪”来形容他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常仪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符合常仪。2.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遵守常仪,不要做出不雅的举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常仪”与遵守礼仪和规矩的行为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礼仪和规矩相关的成语,如“礼貌待人”、“守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在学校遵守常仪,不说脏话。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遵守常仪,尊敬老师和同学。3. 高中生:参加社交活动时,我们应该遵守常仪,不做出不雅的行为。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遵守常仪。5. 成年人:在职场上,我们要遵守常仪,与同事和领导保持良好的关系。

拆字解意

常仪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