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案椟在词典中的解释
àn

案椟

拼音àn dú

注音ㄢˋ ㄉ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案卷。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先朝臣僚,有得罪谴謫者,乞下御史台、审刑院、刑部、大理寺,据实録院所要案櫝,画时供借。”

基本含义

  • 指案子里装书籍,比喻学问渊博。

详细解释

  • 案椟是由“案子”和“椟”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案子是指书案,椟是指盒子。案椟原指书案上的盒子,用来存放书籍。因为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所以案椟逐渐引申为指学问渊博。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知识丰富。

使用场景

  • 案椟常常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尤其是在文学、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可以用来形容老师、学者、专家等。

故事起源

  • 案椟最早出现在《史记·张释之世家》中,描述了张释之的学问渊博:“释之学之广,博闻强记,既能纂修籍书,又能属文案椟。”这个故事说明了张释之的学问渊博,被后人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

成语结构

  • 案椟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形式为“名词 + 名词”。

例句

  • 1. 他是个真正的案椟,无论什么问题都能给你解答。2. 这位教授是学术界的案椟,他的研究成果颇具影响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案子和椟字的形象联想来记忆。案子可以代表书案,椟字可以代表盒子。想象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把他的知识都装在一个案子里的盒子里,这样就能记住案椟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张释之的故事,以及其他与学识渊博相关的成语,如渊博、博学多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案椟,每次上课都能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知识。2. 初中生:他是班级里的案椟,学习成绩特别好,各科都很厉害。3. 高中生:这位老师是学术界的案椟,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拆字解意

案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