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麈
拼音wén zhǔ
注音ㄨㄣˊ ㄓ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驱赶蚊虫的拂子。古时以麈尾做成,故称。 郭沫若 《豕蹄·柱下史入关》:“我把它的尾巴割了下来,这要做我修道的人的永远的纪念呢。(听说后世修道的人手中定要拿着一只牛尾的蚊麈,便是从这儿开始的了。)”
基本含义
- 指微小的东西,形容事物轻微、微不足道。
详细解释
- 蚊麈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蚊”和“麈”。蚊是指蚊子,麈是指麈鹿,一种体型较小的鹿。蚊麈合在一起,表示事物非常微小、轻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使用场景
- 蚊麈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非常微小,微不足道,与一些重要的大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中,例如形容一个人的能力或者贡献非常小,与整个团队或者社会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故事起源
- 蚊麈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物》。庄子在其中写道:“蚊虻蝇蠅,蠋蠋蟲蟲之於我也,則與蚊麈何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我来说,蚊子、虻虫、苍蝇等小昆虫与蚊麈没有什么区别。从此,蚊麈成为了一个形容微小事物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蚊麈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多余的修饰词或者动词。
例句
- 1. 他的贡献就像蚊麈一样微不足道。2. 这个问题在整个计划中只是个蚊麈,不值一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蚊麈与蚊子和麈鹿进行关联,形象地想象蚊麈的微小,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来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杯弓蛇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用一只蚊麈来形容这个问题的难度。2. 初中生:他的成绩只是个蚊麈,对整个班级来说没有什么影响。3. 高中生:这个事件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只是个蚊麈,不值得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