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韬轶在词典中的解释
tāo

韬轶

拼音tāo yì

注音ㄊㄠ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超过;凌越。《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跨蹍 昌姬 ,韜軼 炎汉 。” 张铣 注:“韜,藏;軼,过也。言 齐 帝之德,踰越蹍蹋於 文王 ;怀藏超过於 炎汉 也。”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圣 唐 照临万方,韜軼 三代 。”

基本含义

  • 隐藏才能,不露锋芒。

详细解释

  • 韬轶是由“韬”和“轶”两个词组成的,其中“韬”意为隐藏,不显露,指人才或本领不张扬,不轻易展示出来;“轶”意为超越,指在某一方面超过他人。韬轶这个成语形容人才或本领高超却不张扬,不显露锋芒。

使用场景

  • 韬轶一词多用于褒义,形容人才或本领高强而不张扬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有着深厚的知识和才华,却不喜欢炫耀自己的人。在工作、学习或社交场合中,韬轶的人往往能够默默地做出卓越的成绩,但不会引起过多的关注。

故事起源

  • 韬轶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据传,楚国有一位名叫韩非的智囊,他能够洞察敌人的阴谋,提出明智的建议。然而,韩非并不张扬自己的才智,而是保持低调,韬光养晦。他的才能逐渐被楚国君主所看重,最终成为了楚国的重要谋士。因此,韬轶成为了形容隐藏才能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体词语为“韬轶”,由动词“韬”和动词“轶”组成。

例句

  • 1. 他虽然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才华,却一直韬轶不张扬。2. 这位艺术家一直以来都韬轶不露锋芒,默默地创作着优秀的作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韬轶”记忆为“隐藏天才”。通过将“韬轶”与“隐藏才能”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记住其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于成语的起源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他与智囊相关的成语,如“隐智”、“韬光养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很聪明,但总是韬轶不张扬,不会拿成绩来炫耀。2. 初中生:他的数学水平非常高,但他一直韬轶不显露,不喜欢在班级里夸耀自己。3. 高中生:她是我们班的韬轶之才,虽然不常参加竞赛,但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他在学校里韬轶不张扬,但在社团活动中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韬轶”这个成语。祝学习进步!

拆字解意

韬轶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