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弓弩在词典中的解释
gōng

弓弩

拼音gōng nǔ

注音ㄍㄨㄙ ㄋ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弓弩 gōngnǔ
    [bow and arrow] 弓和弩
    弓弩手

详细解释

  • (1).弓和弩。亦指射术。《周礼·夏官·司弓矢》:“中春献弓弩,中秋献矢箙。”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近闻有一火贼,去镇五七里,时尝习弓弩。”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此后是拿着木棍、戈、刀、弓弩、旌旗的武人,走得满路黄尘滚滚。”
    (2).使用弓弩,谓习射。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平易相远,山谷幽涧,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

基本含义

  • 比喻慷慨大度,有胸怀,有魄力。

详细解释

  • 弓弩是古代的一种弓箭武器,力量强大,射程远。在成语中,弓弩用来比喻人的胸怀和魄力,表示一个人心胸宽广,有能力应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胸怀、有魄力的人,也可用于形容对待事物大度、慷慨的态度。适用于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如演讲、写作、日常交流等。

故事起源

  • 成语“弓弩”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故事。公元前202年,汉朝与楚汉战争中,楚国将领项羽围困刘邦于垓下。项羽知道刘邦身边只有数百名骑兵,便亲自带领数十名骑兵冲出重围,向楚军发起冲击。项羽的胆识和勇气使得刘邦等人大为敬佩,刘邦称赞项羽为“弓弩之论”。从此,弓弩成为形容有胸怀、有魄力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的胸怀宽广,真是个弓弩之论。2. 面对挑战,我们要有弓弩之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弓弩”这个词语的形象,想象一个强大的弓箭手,他胸怀宽广,有魄力,能够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武器和战争文化,了解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和英雄人物,以及其他有关胸怀、魄力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有弓弩之胆,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弓弩之论的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参加演讲比赛需要有弓弩之论,要有胸怀和魄力去表达自己的观点。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弓弩之论,勇敢面对各种挑战。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弓弩之论的态度,勇敢面对并解决问题。

拆字解意

弓弩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