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佩珰在词典中的解释
pèidāng

佩珰

拼音pèi dāng

注音ㄆㄟˋ ㄉㄤ

繁体

基本解释

  • 耳环。亦泛指玉佩。 唐 李贺 《李夫人歌》:“红壁阑珊悬珮璫,歌臺小妓遥相望。”一本作“佩璫”。 王琦 汇解:“珮璫,所佩之玉璫也。” 前蜀 魏承班 《菩萨蛮》词:“宴罢入兰房,邀人解珮璫。” 元 周巽 《梅花》诗之十:“花底羣仙摇珮璫,神凝太素美清扬。” 明 何景明 《白菊赋》:“驂连蜷兮鸞鹤,服陆离兮珮璫。”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高尚、道德修养好。

详细解释

  • 佩珰是由“佩”和“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佩,指佩戴;珰,指玉璧。佩珰本意是指佩戴玉璧,是古代贵族的象征,也象征着高尚的品行和道德修养。因此,佩珰这个成语引申为指人的品行高尚、道德修养好。

使用场景

  • 佩珰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质高尚,道德修养好,可以用来表扬他人或自我要求。

故事起源

  • 佩珰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元年》。当时,晋国昭公想要选一个贤能之人为宰相,于是宣布要在城门上挂一面玉璧,谁能佩戴上去的,就是下一任宰相。最终,只有孔子的弟子颜回成功佩戴上玉璧,成为了下一任宰相。因此,佩珰成为形容人的品行高尚、道德修养好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体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佩”和“珰”。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佩珰为人,深受大家的尊敬。2. 这位老师敬业爱生,一直佩珰为人,是学生们的楷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佩戴着一枚珍贵的玉璧,象征着自己的高尚品行和道德修养。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的故事,以及古代贵族佩戴玉璧的含义和象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佩珰为人的好孩子。2. 初中生: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佩珰为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学生。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佩珰为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品行,成为佩珰为人的年轻人。

拆字解意

佩珰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