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繇
拼音xiāng yáo
注音ㄒㄧㄤ ㄧ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古神话中人名。传说为 共工 之臣。亦称“ 相柳 ”。《山海经·大荒北经》:“ 共工 之臣名曰 相繇 ,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 禹 湮洪水,杀 相繇 。” 郭璞 注:“ 相柳 也,语声转耳。”《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 相柳氏 ,九首,以食于九山。 相柳 之所抵,厥为泽谿。 禹 杀 相柳 ,其血腥,不可以树五穀种。”
基本含义
- 相互推测,推知对方的意思。
详细解释
- 相繇是由“相”和“繇”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相互推测,推知对方的意思。它表示人们在交流中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方式来推测对方的意图和心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使用场景
- 相繇常用于描述人们在沟通中的互动和理解。例如,在商务谈判中,双方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和语言来推测对方的底线和意愿;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通过相繇来理解对方的情感和需求。
故事起源
- 相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二年》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相繇的故事。公元前576年,鲁国的襄公去世,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季孙。当时,鲁国的大臣们为了争夺权力,互相猜测对方的意图。季孙成年后,他通过观察大臣们的言行举止,推测出他们的真实意图,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最终,季孙成功地稳定了政权,化解了内外矛盾。
成语结构
- 相繇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相”是动词,表示相互;“繇”是名词,表示推测。
例句
- 1. 在交流中,我们要善于相繇,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2. 老师通过相繇,发现了学生们的困惑,及时给予了帮助。3. 在谈判中,双方通过相繇,逐渐缩小了彼此的分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相繇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面对面坐着,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和言行来推测对方的意思,从而实现相互理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沟通和交流相关的成语,如“相敬如宾”、“心领神会”等,加深对相繇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朋友之间通过相繇,知道对方喜欢的玩具。2. 初中生: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通过相繇,了解队友的想法,提高了工作效率。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我们通过相繇,推测对方的论点,找到了攻击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