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廕
拼音bì yǐn
注音
繁体庇蔭|庇廕
基本解释
亦作“ 庇荫 ”。1.遮蔽。《国语·晋语九》:“木有枝叶,犹庇廕人,而况君子之学乎?”《诗·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汉 郑玄 笺:“其叶又茂盛,可以庇荫人。”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 洛阳 丘墟,靡所庇荫。”
2.庇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廕,当自求诸身耳。” 唐 白居易 《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诗:“文章十帙官三品,身后传谁庇廕谁?”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讽切》:“ 贺 素詼谐,应声答曰:‘ 知章 蒙相公庇荫不少。’” 明 李贽 《别刘肖川书》:“居家则庇荫於父母;居官则庇荫於官长;立朝则求庇荫於宰臣;为边帅则求庇荫於中官;为圣贤则求庇荫於 孔 孟 ;为文章则求庇荫於 班 马 。”《镜花缘》第三回:“自 中宗 嗣圣 元年甲申即位,赖 唐 家一点庇廕,天下倒也无事。”
基本含义
- 庇护、庇荫、庇佑
详细解释
- 庇廕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庇”表示庇护、庇荫,第二个字“廕”表示庇佑。庇廕的含义是指得到庇护和庇佑,受到保护和庇荫。
使用场景
- 庇廕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得到他人的庇护和庇佑,或者某个地方、组织为他人提供保护和庇荫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难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或者某个地方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和温暖的环境。
故事起源
- 庇廕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庇廕之恩》。据说,古时候有一个贫穷的农民,他家附近有一棵大树,每当天气炎热时,他都会躲在树下乘凉。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农民没有及时找到避雨的地方,他就躲在了那棵大树下。这棵大树就像是给他提供了庇护和庇佑,保护他免受雨水的侵袭。从那以后,农民对那棵大树心存感激,将这种庇护和庇佑的意义用成语“庇廕”来形容。
成语结构
- 庇廕是一个由形声字和会意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庇”是一个形声字,由“广”部首和“卑”的声音构成;“廕”是一个会意字,由“广”部首和“殳”的形状构成。
例句
- 1. 他在外地遇到困难时,得到了朋友的庇廕。2. 这个组织为贫困儿童提供庇廕,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教育。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庇护”和“庇佑”这两个词来帮助记忆庇廕的含义。庇护表示保护,庇佑表示庇荫。将这两个词与庇廕的发音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庇廕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庇廕相关的成语,如庇天下、庇民、庇护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加深对庇廕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庇廕,他总是保护我们不受欺负。2. 初中生:在这个家庭中,父母是我们的庇廕,他们给予我们温暖和保护。3. 高中生:在这个社会中,法律是公民的庇廕,它保护我们的权益和安全。4. 大学生:大学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庇廕,它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