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民
拼音sè mín
注音ㄙㄜˋ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嗇人 ”。农夫。嗇,通“ 穡 ”。 三国 魏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劝分务本,嗇民昏作,粟帛滞积,大业惟兴。”一本作“ 嗇人 ”。
基本含义
- 指吝啬小气的人
详细解释
- 啬民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那些贪图小利、吝啬小气的人。这个成语中的“啬”表示吝啬、小气,而“民”则代表人民、百姓。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啬民来形容那些不肯花钱、不舍得给予帮助的人。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只顾自己利益,对他人不闻不问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啬民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但在中国文化中,吝啬小气的行为一直被视为不好的品德。因此,啬民这个成语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这种行为的批评和讽刺。
成语结构
- 啬民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修饰词或成分。
例句
- 1. 他从不愿意花钱,真是个啬民。2. 这个人虽然富有,却非常啬民,从不捐款帮助别人。
记忆技巧
- 要记住啬民这个成语,可以将“啬”读作“色”,然后联想到吝啬小气的人总是抠门,不舍得花钱。这样的记忆方式可以帮助你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啬民相关的成语,如“啬夫”、“啬啬有余”等。了解更多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从来不和我们一起买零食,真是个啬民。2. 初中生:这个人虽然家里很有钱,但他对待朋友却很啬民。3. 高中生:他拥有很多财富,却从来不肯帮助别人,真是个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