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荛竖在词典中的解释
ráoshù

荛竖

拼音ráo shù

注音ㄖㄠˊ ㄕ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刈草打柴的童子。《后汉书·儒林传序》:“自 安帝 览政,薄於蓺文……学舍穨敝,鞠为园蔬,牧儿蕘竖,至於薪刈其下。”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低劣、不正派。

详细解释

  • 荛竖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荛”和“竖”两个字组成。荛指人的品行卑劣,竖指不正派。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低劣,行为不正派。

使用场景

  • 荛竖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不端,行为不正。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或者警示他人不要做出不正派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荛竖的故事并无明确的记载,但这个成语的意义与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品行和道德,对于行为不正派的人常常加以批评和警示。

成语结构

  • 荛竖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形容词性成语。

例句

  • 1. 这个人平时看起来很正派,没想到竟然是个荛竖。2. 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个荛竖,经常欺骗员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荛竖”与品行不正派的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头上长满了杂草,站立不稳,表示他的品行低劣,行为不正派。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品行和道德相关的成语,如“行为不端”、“品行不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常欺负同学,真是个荛竖。2. 初中生:这个偷东西的人真是个荛竖,应该受到惩罚。3. 高中生:社会上存在很多荛竖,我们应该保持警惕。

拆字解意

荛竖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