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遗祠在词典中的解释

遗祠

拼音yí cí

注音ㄧˊ ㄘ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祠。 宋 梅尧臣 《臧子文剡县主簿》诗:“古木潭上阴,遗祠巖下启。” 宋 陆游 《思蜀》诗:“废苑探梅常共醉,遗祠访柏亦俱行。” 清 顾炎武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诗:“遗祠君故乡,父老事惟谨。”

基本含义

  • 遗留下来的祠堂,比喻被忘却的历史、文化、传统等。

详细解释

  • 遗祠是指历史上留下来的祠堂,通常是为了纪念某位重要人物或家族而建立的。这个成语比喻被人们遗忘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提示人们要珍惜和保护历史遗产。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忽视或遗忘。也可以用于批评现代社会对传统价值观的忽视。

故事起源

  • 遗祠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齐谐杂剧·鬼谷子》中。在这个故事中,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墓地被人们遗忘,变成了一个遗祠。这个故事以遗祠为象征,表达了忽视历史的警示。

成语结构

  • 遗祠是一个名词性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座古老的遗祠是我们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2. 我们不能让这些传统文化成为遗祠,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遗忘”、“遗产”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与遗产保护相关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不让它们成为遗祠。2. 初中生:这座古老的遗祠见证了我们的历史,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3. 高中生:现代社会忽视了许多传统价值观,导致很多文化成为了遗祠。

拆字解意

遗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