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束緼请火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ùjūnqǐnghuǒ

束緼请火

拼音shù jūn qǐng huǒ

注音

繁体束緼請火

基本解释

  • 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緼”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 唐 李德裕 《积薪赋》:“时束緼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緼,一本作“ 藴 ”。亦省作“ 束緼 ”、“ 束藴 ”。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 临邛 遣妇,寄束緼於 齐 邻; 邯郸 下客,效处囊於 赵 相。” 宋 林逋 《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緼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唐 白居易 《得景娶妻三年无子舅姑将出之诉云归无所从判》:“虽配无生育,诚合比於断絃;而归靡适从,庶可同於束藴。”

基本含义

  • 指在紧急关头向别人求助或寻求帮助。

详细解释

  • 束緼,古代的一种打火工具,由两块石头擦磨而成;请火,向别人请求火源。成语“束緼请火”比喻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向他人寻求帮助。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向他人求助或寻求援助,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

故事起源

  • 《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在起义前夕,因火种不足而向村民借火,从而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这个故事中的“束緼请火”成语,就是从这个情节中演变而来的。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束緼”和“请火”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在困境中,他毫不犹豫地束緼请火,终于度过了难关。2. 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束緼请火,不要自己承受所有的压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一个黑暗的地方,手里只有两块石头,然后你急需一把火种。于是你走到一个陌生人面前,恳求他给你一点火种,帮助你照亮前方的道路。这个场景可以帮助你记住“束緼请火”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关于陈胜和吴广的起义以及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火中取栗”、“火上加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遇到了难题,就束緼请火,向老师请教。2. 初中生:在比赛中,我们队遇到了困难,就束緼请火,向教练求助。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毫不犹豫地束緼请火,向学长学姐寻求经验和指导。4. 大学生:在找实习的过程中,我多次束緼请火,向亲友和学长学姐寻求内推和帮助。

拆字解意

束緼请火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