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负愆在词典中的解释
qiān

负愆

拼音fù qiān

注音ㄈㄨˋ ㄑㄧ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负諐 ”。犹负罪。 宋 汪藻 《谢永州再任宫祠表》:“伏念臣推数奇穷,负愆深重,捫心无可言者,擢髮皆自取之。”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丧葬大事,都未尽心毫末。负諐高厚,尚復何言。”

基本含义

  • 承担罪行或过失

详细解释

  • 负愆是一个古代的成语,由“负”和“愆”两个字组成。负指承担,愆指过失或罪行。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承担罪行或过失的责任。

使用场景

  • 负愆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承担自己的过错或罪行。它可以用于提醒人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逃避自己的错误。

故事起源

  • 负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昭公二十五年》。故事中,昭公曾经犯了一个错误,但他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主动接受了相应的惩罚。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负愆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Subject + 负愆

例句

  • 1. 他犯了个大错误,但是他勇于承担负愆。2. 我们不能逃避责任,要勇于负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负愆”与“承担过错”这个意思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承担自己的过错时,肩上背着一个愆字。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左传》中的故事,以及其他与责任和承担相关的成语,如“自食其果”、“自作自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犯了一个错误,我要负愆。2. 初中生:他犯了一个错,但是他勇于负愆。3. 高中生:我们不能逃避责任,要勇于承担负愆。4.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愆。5. 成年人:无论犯了什么错误,我们都要勇于负愆,不逃避责任。

拆字解意

负愆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