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凭吊在词典中的解释
píngdiào

凭吊

拼音píng diào

注音ㄆㄧㄥˊ ㄉㄧ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构成]
    偏正式:凭〔吊
    [例句]
    到杭州西湖去的人;总要到岳王坟前凭吊一番。(作谓语)
    [同音]
    平调

英文翻译

  • 1.visit (a historical site, etc.) and ponder on the past

详细解释

  • ◎ 凭吊 píngdiào
    [visit and ponder on the past] 面对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三国演义》
    亦作“ 凭吊 ”。谓对着遗迹遗物感慨往古的人或事。 清 徐夜 《富春山中吊谢皋羽》诗:“疑向 西臺 犹慟哭,思当 南宋 合酸辛。我来凭弔荒山曲,朱鸟魂归若有神。”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手泽犹存,音容何在?好教我空对遗簪凭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五:“我凭吊过 黄兴 墓、 蔡锷 墓,也凭吊过 屈子 庙、 贾太傅 祠。”
    见“ 凭弔 ”。
    亦作“ 凭弔 ”。对着遗迹等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清 佟国器 《酷相思·石头城怀古》词:“百尺高臺临鹤渚,凭弔悲今古。” 清 陈梦雷 《易水怀古》诗:“河流呜咽增凴弔,策蹇城西日欲昏。”

基本含义

  • 指依靠回忆、思念来怀念或悼念已故的人。

详细解释

  • 凭吊是由“凭”和“吊”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凭”表示依靠、依仗的意思,“吊”表示思念、悼念的意思。凭吊的意思是依靠回忆、思念来怀念或悼念已故的人。

使用场景

  • 凭吊常用于表达对已故亲友的思念和悼念之情。可以用在祭奠仪式、追思会、丧礼等场合,也可以用在对已逝去的名人或历史事件表示敬意和怀念的场合。

故事起源

  • 凭吊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齐景公吊孔子,曰:‘丘何为者也?天与?’孔子曰:‘天与!予为不由也。’”故事中,齐景公去拜祭孔子,问他为什么不来世间,孔子回答说:“天与!我不能控制。”这段故事表达了对已故人的思念和悼念之情。

成语结构

  • 凭吊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凭”和动词“吊”组成。

例句

  • 1.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凭吊着已经离开的亲人。2.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凭吊先人的墓地。3. 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凭吊英雄烈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墓地前,凭吊着已经离开的亲人或英雄烈士的场景,以帮助记忆凭吊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悼念、思念相关的成语,如“怀念”、“思念”、“追思”等,以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凭吊着已经去世的爷爷,他常常给我讲故事。2. 初中生:每年清明节,我和家人一起去凭吊祖先的墓地。3. 高中生:我们应该凭吊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牺牲的英雄烈士。

拆字解意

凭吊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