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性
拼音zuò xìng
注音ㄗㄨㄛˋ ㄒㄧ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耐性。亦谓坐得住。《水浒传》第一○四回:“你却怎般没坐性!那 段二 、 段五 最刁泼的。”《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这先生最好,只是坐性差些,又好弄这些杂学,荒了正务。”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 八戒 听得连忙上前道:‘ 老猪 没甚坐性,待我去来!’”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性格或习惯,喜欢懒散,不愿意积极主动去做事情。
详细解释
- 坐性是由“坐”和“性”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坐”表示静止、不动,而“性”表示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坐性形容一个人喜欢懒散,不愿意积极主动去做事情,常常坐着不动,缺乏进取心和积极性。
使用场景
- 坐性一词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习惯。在工作场合,形容一个人不爱动脑筋,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只喜欢坐在办公室里不动;在学习环境中,形容一个人不爱学习,不愿意主动探索新知识,只喜欢坐在教室里发呆。
故事起源
- 坐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儿女英雄传》故事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李云的年轻人,他有一个非常懒散的习惯,喜欢一整天坐在家里不动。因为他不愿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不幸。
成语结构
- 成语“坐性”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从小就有坐性,从来不愿意主动去做事情。2. 这位同学坐性太重,上课时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坐性”。可以想象一个人一整天都坐在椅子上,不愿意动弹,表示他的性格或习惯是懒散的。这样的形象会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性格和习惯相关的成语,如“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一个同学很坐性,上课时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不爱动脑筋。2. 初中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一直都很坐性,从来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3. 高中生:我觉得他的坐性会影响他的未来发展,因为他从来不愿意主动去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