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国庠在词典中的解释
guóxiáng

国庠

拼音guó xiáng

注音ㄍㄨㄛˊ ㄒ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国家开设的学校。《旧唐书·文宗纪下》:“皇太子方从师傅传授六经,一二年后,当令齿胄国庠,以兴坠典。”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吴君 不附国庠,名第在於榜末。”

基本含义

  • 国家的学府,指国家的教育机构。

详细解释

  • 国庠是由“国”和“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国”指的是国家,“庠”指的是学府。国庠一词指的是国家的教育机构,是古代中国的学校。它代表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培养人才的责任。

使用场景

  • 国庠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国家的教育体系和学校教育。可以用于讨论教育政策、学校发展等话题。

故事起源

  • 国庠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司寇》中。在古代,国家设立国庠来培养人才,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庠的设立是为了提倡教育,弘扬学问。

成语结构

  • 国庠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所学校是我们国家的国庠,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2. 教育是国家的国庠,是培养未来的根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国庠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国家的学府,里面充满了学子们的欢声笑语,代表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培养人才的责任。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的国庠制度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国庠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梦想能够考上国庠,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国庠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我希望能够在国庠接受更好的教育。3. 高中生:国庠是我努力的目标,我要通过努力学习,考入一所好的国庠。4. 大学生:我在国庠学习了四年,受益匪浅,我将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拆字解意

国庠词语造句